11月6日,贵州省榕江县通过了全国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饮评定中心现场评审,获评“全国生态餐饮文化名城”区域公用品牌荣誉。对于全国生态文明统筹建设中的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示范效应。
榕江县气候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物产丰富、瓜果飘香,是优质西瓜、中国原生态锡利贡米主产地、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近年来,榕江县委县政府,规划布局大力推进生态餐饮文化名城建设,对于榕江县所申报的项目,全国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饮评定中心副主任于永滨、秘书长毕海英、专家委总干事张延波带队,由中国海检产业集团投资总监赵鹏、中国食品报社中食创学院执行院长王殿彬、评定中心贵州专家工作站站长杨成宇、常务副站长陈泽刚等,在县民宗局、黔东南州烹饪协会的陪同下对榕江县文化传承、生态餐饮挖掘、生态产业布局、生态美食地标类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勘验。通过深挖生态餐饮特色美食,强化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到餐饮里面,由榕江县特色餐饮企业,敏音坊、苗嘎佬、香猪美食城、壹号楼等酒店餐厅的品牌评定申报,经专家组评定,获得了“全国生态食材示范餐厅”品牌荣誉。
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古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红色革命老区,民族多彩、旅游资源丰富,是侗族语音标准音所在地、全国文化先进县、贵州省文明城市、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贵州旅游优先发展区,其中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素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火爆全网的贵州“村超”发源于此,也被誉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
据了解,近几年榕江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榕江县不断推进餐饮品牌建设、深度挖掘县域地方美食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县域生态餐饮产业发展,促进餐饮业消费升级做出了诸多布局,对生态餐饮文化名城建设,已经建立了榕江粤黔美食一条街、榕江特色地方小吃一条街、贵州·榕江和美乡村体育夜市街等美食街区。开展了生态食品制作工艺技师人才培训,规范餐饮经营模式,开展生态餐饮品牌宣传,梳理地域小吃短视频拍摄,已完成榕江牛瘪、榕江卷粉、塔石香羊瘪、小香鸡稀饭、鸭稀饭、稻花烧鱼、榕江葛根粉、酸汤牛肉等16道特色菜肴视频制作,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开拓宣传。积极开展生态餐饮美食民间故事收集,加快生态餐饮收集整理、传承、保护及归档成书存储、数字化存档。挖掘收集整理榕江地方特色餐饮美食民间故事,与红色文化结合,旨在通过讲好美食故事助力美食文化“名片”。
评审现场,评审组依据评审团体标准进行“全国生态餐饮文化名城”申报资料进行逐项复核、并对生态食材产品溯源、生态餐饮发展管理、生态产业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以及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规范、节能环保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逐一进行资料核验。评审团结合榕江县生态资源和文化特色对榕江县生态餐饮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专家建议,全国生态餐饮文化名城品牌,荣誉高、责任大,注意传承人培养,坚持匠心味道,讲好中国故事,将榕江美食文化故事讲成“符号”,坚定落实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赵鹏提出,榕江资源丰富且稀缺,要加强品牌提升,保护品牌、保持品质、监控产量不能盲目扩张,把价值变成产业成果,系统改造产业格局,借鉴“村超”模式研究生态食品、生态餐饮、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于永滨提出,要坚持生态美、产业美、品牌美、科技美、文化美,树立榕江生态品牌的高度、速度、温度、厚度、广度的五美五度方向,提出完善品牌强度,形成品牌影响力,溯源产业规模形成生态产品品牌故事,坚守榕江味道、坚守生态、绿色、低碳、环保;依托挖掘地标效应,将来之不易的“客流”变成“财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关注产业链产业源头的安全、原材料品质,以生态餐饮与文化更好结合,助力榕江县乡村振兴区域公用品牌升级发展。
榕江县有关负责人表示,榕江县将以此品牌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美食产业、绿色农牧业和特色旅游产业,将绿色能源、绿色农业、生态产品作为脱贫致富的抓手,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结合县域的农业发展基础实力和民族多元文化特色,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核心,有效提升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制定生态餐饮美食标准体系,开展榕江“十八菜”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榕江生态食材、生态餐饮、生态美食地标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品质,讲好产品故事,提升品牌形象,做优品牌市场,力争将榕江构建成为人间烟火气·美食文化汇集之地,进一步打响“吃在榕江”的品牌,做强做大“舌尖经济”,对榕江县进一步构建美食文化名片、提升县域农业产业价值以及餐饮旅游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毕海英 潘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