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欲求佳作须炼字(外一篇)》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4-14 15:56)
文章正文

发布于:陕西省

原标题:谭希诗 | 《欲求佳作须炼字(外一篇)》

欲求佳作须炼字(外一篇)

“炼字”,是文学作品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用好一个字,不仅可以打开作品的境界之窗,而且还可以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文字受用的忘我境地。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相信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当你看到一篇上乘之作时,都会被文章中高超绝妙的字词所吸引,甚至会自觉不自觉地为其拍案叫绝,那情景犹如饱尝了一顿精美的文学大餐,心里有一种神奇的美感。

稍懂一点语法修辞的人都清楚,字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写文章离不开遣词炼字,有时用好一个字,可使全篇增辉。古往今来,一些名篇佳作,所以能脍炙人口,流芳百世,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与作者的精心炼字有很大关系。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讲到诗词炼字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由此可见,字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字词锤炼的如何可以决定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所在。

著一字而境界全出,这在古今中外的诗文创作中可谓不乏其例。唐代诗人贾岛在《题李疑幽居》诗中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原来用的是“推”字,用后,作者反复思考,总觉得用的不妥,但一时又找不出恰当的字来加以更换,正在犹豫中,刚好碰上了当时已有名气的大文学家韩愈,在韩愈的指点下,作者把“推”改成了“敲”,这一改不仅意境深邃,而且诗眼明亮,使诗的主题和意境立刻显现出来。宋代文人在整理杜甫诗集时,发现有一首诗中遗失了一个字,“风吹一鸟口”,欧阳修等名家学者在研究此诗时,根据下文推断,认定此字是形容鸟飞之快,于是先后运用了“起”、“翔”、“飞”、“落”等许多字,但仍觉不够恰当,后来,偶然从杜甫的住处找到了他的原文,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过”字,字虽普通,但却给人以平中见奇,朴中见色、陈中见新之感。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为了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停船瓜洲时写了一首叫《泊船瓜洲》,诗是这样写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里的京口,指的就是现在的镇江,瓜州则指是现在的江苏省邗江县,钟山当然就是现在的南京市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著名的抒情小诗,当时诗人是站在江北的瓜洲眺望江南,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可谁知道,诗中第一句的“绿”字,开始时用的是一个“到”字,但觉得这个“到”字太死板,没什么活力,便又分别换成了“过”字、“入”字、“满”字,连续改了十几次,仍觉无法表达当时自己那种急于回到家乡的心情。无奈之下,诗人放下笔,走出船舱,当他举目眺望江南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绿荫萌动,麦浪翻滚,生机勃勃的美景,此时他的灵感一动,觉得这正是自己所要寻找的那个“绿”字,兴奋之余,一字定音,这一改遂成了千古绝唱。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里的关键字“垂”和“涌”字,一个反衬出平野的广袤,一个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同样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一个“潜”字,把春风写得有知有感,写得情意绵绵,那种俏临人间的春雨特征跃然纸上,就是这样的关键字,都是经过作者几次修改锤炼而后才形成的。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整理《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全篇只增添一字,即在荆轲以匕首刺向秦王时原句的不中“中柱”,改成了“中铜柱”仅补上一字,荆轲的爱国之情,民族之恨,便酣畅淋漓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里“怒向刀丛觅小诗”的“觅”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原驰蜡象”的“蜡”字,都是经过再三锤炼而后定夺的。由此可见,炼字对于作品的提升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追求的是:“作者得于心,览者会其意”,作者要通过一些字、词给读者提供领会的依据,读者要通过提供的字、词,细心体会作者的意图,以此来达到彼此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效果。这样不仅使文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增强了,而且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古时写文章离不开炼字,现今写文章更须炼字,大凡好的作品无不是从精雕细刻,精推细敲中产生的,尤其是初学者,更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并在火热的生活中加强对语言的积累,善于在知识的海洋中提炼出令人叫绝的语言浪花。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写作,在写作上不要盲目的追求速度和数量,而要对你所使用的每句话、每组词、每个字都要加以斟酌和推敲,避免人云亦云、索然无味。只有这样,才能用最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让一滴水见到太阳,使问世的作品荡气回肠,意寓深远,令人叫绝。

又是一年夏花时

时间过得太快了,随着太阳到达黄经四十五度,“立夏”这个节气也不期而至,立夏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夏季的到来。夏天在给万物带来生机勃勃、无限张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景致。睹物思人,总让我想起我的“世外桃源”的同事们,想起我曾经在那里度过五年的小站生涯。

我说的这个小站,是中石油下面的一个减压站,它地处陕西省陇县的西部边陲,与甘肃省的张家川市接壤。小站风景秀丽,三面环山一面靠河,近观远眺,层岚叠嶂,群峰竞秀,千姿百态,奇伟壮观。小站的周围田渠密布,溪流综综。从高处看小站,就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飘落在静静的山谷。

刚来小站时,小站还是一片空白,除了工艺区的运行设备和几间用来办公的平房之外,所能看到的便是满目苍夷,地上长满了杂草,施工结束后遗留的垃圾随处可见,那时的小站,给我的感觉是极为荒凉的。随着年轻员工的陆续介入,小站的气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年轻人特有的青春活力,不仅给工作带来新的起色,同时也给小站带来了盎然的生机。近二十个年轻的男女大学生,他们为了响应中石油“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号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这个小站,他们坚信“四海为家,野战为荣”,不应该作为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实实在在的中石油的文化理念。为了诠释这个理念,他们在我这个近似他们父辈的站领导的带动下,开始了与小站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活。为了让小站改变模样,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在他们热爱的这块土地上,开始了建设小站的伟大创举。清除垃圾、平整场地、植树、栽花、种草,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艰辛的汗水美化着自己的家园。耕耘的背后,一定会有收获的喜悦,在这些年轻人的精心培育下,仅一年多的时间,小站就由一个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荒芜的废墟,变成了树影婆娑、绿荫萌动、鸟语花香的迷人场所,小站有了生机,充满了诱人的色彩,小站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她用自己的魅力紧紧地拴住了这一伙年轻人的心。

小站门口的两颗银杏树越长越高,枝繁叶茂的它,见证了小站的变化,也见证了新员工们的成长经历。每到夏天时节,小站两侧的苹果树、樱花树、杏树、桃树,便开出了各种颜色的花朵,四溢的香气包裹着小站,员工们亲手种的油菜,此时也开满了黄花,草坪上的野花也不甘示弱的竞相开放,各种各样的花朵,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在微风的吹拂中,向培育她们并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频频点头示意,显得如此的洒脱和自如。夏花的香气冲腾着小站,在给小站送来一抹淡妆的同时,也为年轻的员工们送来了萌动的思绪。每当这时,员工们便仨一伙俩一串的,手拿相机,流连于树丛中,花草间,他们一边闻着花香,一边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在按下快门的煞那间,也为自己留下了作为主人的那种骄傲的印痕和与夏花为伴的那种神采的风姿。树的下面,是绿莹莹的草坪,草坪除了冬季有点微黄之外,其它三季都是绿色,由于草坪软软的,坐在上面像坐在棉絮上一样,让人感觉舒适的同时又会生出许多遐想。没事的时候,员工们总是喜欢坐在草坪上唠唠嗑、说说话,特别在夏季,有时很晚了,员工们还在草坪上逗留着,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交流着对生活、友情、爱情、人生的向往,他们在享受夏花带给他们的芬芳之余,又品味着生活和工作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他们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在充盈、满足的小天地里过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的人生,用自己的美丽青春和绽放的芬芳,为石油事业奉献一抹无悔的幽香。他们已习惯的把小站当作自己第二个家,对小站倾注了无限的情怀和满腔的热血。他们多像夏花一样,在青春绽放的季节,在色彩斑斓的岁月,把自己壮丽的人生,毅然的交给自己热爱的这份事业,交给了在夏季里开满鲜花的小站,在这偏僻静美的小站里,书写着无私奉献、勤勉敬业的华丽篇章。青春的挥洒,热血的奔放,从来都不会静止在一个点上,等量代换的结果,必然是鲜花环绕的精彩。在这些年轻人的努力下,终于换来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丰收。小站连续三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双文明场站,员工的工资也比刚来时翻了近一倍,有两名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员工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小站的变化与日俱增,员工的心理也充满了欢乐。我临调离的前一年,这个小站又被集团公司授予花园式的场站。在荣誉面前,这些年轻的员工,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更加坚信了自己当初所做的选择,并沿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开拓进取,一往无前。

我非常欣赏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与世无争那种恬静淡雅的生活景象,其实我所在的这个小站和他笔下的那个世外桃源真有几分相像之处,处处充满了和谐气息和快乐的氛围,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年轻人已经与小站融为了一体,他们像夏花一样,充满了秀美、充满了热望、充满了张力、更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他们虽处于偏僻一隅,但并不孤单,虽处在寂静之地,但并比寂寞,因为他们早已学会了坦然面对和如何去战胜自我。

我还记得三年前离开小站的那一幕,因工作的需要,一纸调令,我不得不与我朝夕相处的小站和这些员工们说声再见,虽然不太情愿,虽然依依不舍,但组织的安排我只能无条件的服从,就像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那样,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知道我要走的消息,员工们怀着不舍的心情为我送行,一双双紧握的手像股股暖流,涌向我的心房,刹那间,所有的语言都被相互信任的目光所代替,任何的一个转身,都会让离开打上一个“停止”的烙印,当我乘坐的车已驶离很远时,我依稀还能看到了员工们的手在高高的举着并频频向我致意,那场景,就是铁打的硬汉也难免会生出无法控制的泪花。

又是一年夏花时,看到夏天的花草,我又想起了我曾经工作生活过的这个小站,小站里的员工和我一直没有失掉联系,一有时间他们便用“汇报”的口气和我说点小站的事情,这不,头几天还有一位员工打来电话和我说:他们现在正在进行技术比武前的准备工作,他说他已经下了决心,争取在这次集团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上获得一个好成绩。看到他打电话的样子,我能够想象得到他那参加大赛前跃跃欲试的劲头和他那种积极向上、不肯服输的精气神。我虽不能亲自到现场给予鼓励,但我会在异地为他在这次大赛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而默默地祝福。

我常常思念小站,因为小站里有过让我难以忘怀的往事,但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这个小站生活着一群像夏花一样的红衣天使,他们娇艳无比的怒放着,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奔放的张力。夏花如果能够长驻人间,我愿回到从前,让一年一度的夏花,在我的心里绽放,如果时间可以定格在某一点,我愿走进那个历史的瞬间,再一次的去感受夏花带给我的芬芳和那些像夏花一样的年轻人带给我的青春与活力。

作者简介:谭希诗,男,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曾任中石油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酷爱文学,尤其对散文、诗歌更为青睐,多年来,有数百篇首散文、诗歌被刊登在中国石油网、盛京文学网及其它报刊杂志上。现为长河诗刊签约作家,紫不语文学社副社长,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石油作协会员,沈阳市作协会员,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个人诗集《心韵诗情》。

(责任编辑:山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