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山东的黄焖鸡米饭火了,全国各地小吃上了热搜。作为地地道道的鲁菜,黄焖鸡米饭为何能一统“干饭人”的味蕾?离不开汤色红亮、老道醇厚、肉质滑嫩、色味俱佳。据调研,目前全国流行的地方美食,一个是沙县小吃,一个是兰州拉面,还有一个,是黄焖鸡米饭。
在青岛,青岛锅贴、万和春排骨米饭、青岛大包等曾位列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成为了青岛小吃的“代言人”。咬一口油香四溢的锅贴,口腔的满足感用嘴角流下的那一抹油来诠释最到位;筷子轻轻一拨,顿时骨肉分离,肋骨肉、汤汁混着米饭一股脑儿进肚,填饱肚子又享了口福;皮嫩馅足的青岛大包,每一口吃的都是情怀⋯⋯有小吃的地方是一座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小吃吗?为此,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特意梳理了青岛十大特色小吃的生存现状。
火爆的台东小吃街。
时过境迁
曾春光无限的特色小吃
翻看青岛特色小吃的发展史,1996年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的市财贸委员会与市饭店和烹饪协会通过推荐考评和食客投票,最终确认了十家特色餐馆的十个特色小吃为青岛市十大特色小吃。它们分别是:小红楼的牛肉灌汤包、春和楼饭店的三鲜蒸饺、四方大酒店的大虾烧麦、天府酒家的天府元宵、长城饭店的长城海鲜水饺、谷香村面馆的谷香村排骨面、青岛饭店的青岛大包、李沧区锅贴铺的青岛锅贴、馄饨大王的海鲜馄饨以及万和春饭馆的排骨砂锅米饭。这十个特色小吃所属企业既有市饮食服务公司下属企业,如青岛饭店、四方大酒店、春和楼饭店和天府酒家;又有各区饮食服务公司的下属企业,如市南区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谷香村面馆,市北区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长城饭店、小红楼,李沧区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李沧区锅贴铺;还有两家民营企业青岛馄饨大王和万和春饭馆。
应该说,这一届的特色小吃评选很成功,直到现在美食圈的资深食客们还津津乐道。
渐渐没落
种种原因致无法流传
在第一届特色小吃评选中崭露头角的小吃,一度让青岛“吃货们”争相追捧。当年很多市民把刊登着特色小吃的《青岛晚报》当做美食地图,拿着报纸对照着地址挨家去打卡品尝的场景。
十大特色小吃并未持续超高的人气和热度。记者调查得知,天府酒家的天府元宵因为改制,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天府酒家的牌子还存在,原来的职工退休后,就没能传承下来。长城饭店的海鲜水饺则是由于拆迁找不着好位置:第一次,胶宁高架路一期建设,位于市立医院本部院区对面的长城饭店拆迁,搬到了李村路;之后胶宁高架路二期建设,李村路店也没能保住。期间,曾在台东开设分店,但时间不长也关了门。馄饨大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很火,曾经在青岛开了十几家分店,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再加上经营管理不善,逐渐关门。
起起伏伏
期盼重回往日辉煌
十大特色小吃中最火的当属青岛大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到中午的饭点,曲阜路的青岛大包店排出两条长长的队伍。2000年青岛大包改制为有限公司,青岛大包商标也由青岛饭店持有改为贺照众个人持有,此时27家连锁店已经辐射到省外。2004年青岛大包连锁店达到了28家,其中市内4家为直营店,其余24家为加盟店。由于加盟店质量不一,很多市民反映青岛大包质量下滑。2004年7月30日,当时的市财办、市饭店和烹饪协会摘掉了青岛大包的“特色招牌”。此后,大包销售网点出现剧烈萎缩,很多加盟者相继转行。随着各个分店的亏损,贺照众把所有店都关闭了。2011年8月,青岛大包重新进入市场,在威海路、芙蓉路周围开始试水。青岛大包能够重回往日的辉煌,很多人都在翘首以盼。
小红楼牛肉灌汤包、谷乡村排骨面和四方大酒店的大虾烧麦无疑是幸运的。小红楼昆明路店拆迁以后,搬迁到标山路,原有的技术人员得以保留。后来标山路关门后,在李沧区开了一家。虽然小红楼十几年没有发展,但青岛市特色小吃这块金字招牌得以保留。四方大酒店改制后,由于靠近长途站所以把客房作为重点,但烧麦一直作为主打卖点对外宣传,在几次的复评中,大虾烧麦的品牌得以保留。
谷香村饭馆原来只有保定路一家店,1996年获得青岛市特色小吃后,很快在太平角和湛山连续开了几家店。企业改制以后,由于多重原因,谷香村开始萎缩直至全面停业。2004年,谷香村品牌由青岛饭店购回,开始打造谷香村品牌,现在谷香村在崂山区的丽达还有门店。
蒸蒸日上
锅贴走出青岛卖到迪拜
在十大特色小吃中,有三家发展较好。春和楼见证了青岛建制百年的风风雨雨,三鲜蒸饺是一直保留到现在的品牌。近年来,春和楼保留中山路总店,又在市北区新开了两家店。青岛锅贴近几年不仅在岛城发展较快,还把餐厅开到了阿联酋迪拜。万和春排骨砂锅米饭是第一届十个特色小吃中目前发展最好的,原来的万和春排骨米饭以中老年男士为主,现在通过研发新品,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和女士的喜爱,门店也在青岛各商业街区遍地开花。
其实,在2014年市商务局、市饭店和烹饪协会经过半年征集、评选认定、专家审议和公示,联合向社会公开推荐青岛市十大特色小吃和小吃优秀经营企业,选出了三鲜锅贴、海鲜水饺、酱猪蹄、排骨米饭、海鲜卤面、鸡汤馄饨、卤汤豆腐脑、三鲜大肉包、烤海鲜(鱿鱼)、辣炒蛤蜊和海菜凉粉。但是由于各家特色小吃经营企业在做法上各有特点,无法统一标准,导致很多特色小吃缺少鲜明的地域特色。(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单衍春/文徐常青/图于波实习生栾丕炜)
对标超级文和友,青岛小吃缺把火
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每年青岛都要招待四海宾朋。和碧海蓝天红瓦绿树一样,青岛的小吃和这里的风土人情一样有自己的特色和标签。但是对比超级网红——长沙的文和友、遍地开花的沙县小吃,我们的小吃理应更火,甚至应该强势成为吸引游客打卡的鎏金名片。以超级文和友为例,外地游客到达长沙的必去地就是这里。吃饭排长龙,甚至要等位到后半夜,但依旧挡不住食客们的热情。这里除了特色的长沙口味虾,文和友的每个地方都是最佳取景地。毫不夸张地说,游客拿到了排队吃饭的号码后,剩下的时间不是无聊地等位,而是用拍照打卡来填满等待的时间。拴住了当下年轻人的心和胃,懂得整合资源又善于运用资源的文和友不火才怪。
青岛能不能孵化出自有小吃品牌来比肩文和友?从先天条件和后天禀赋来看,完全是有可能的。寻找青岛特色的建筑、小吃、文化与当下的潮流相结合,没准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里院、辣炒蛤蜊、青岛锅贴、青岛啤酒⋯⋯这些嵌着深深青岛印记的元素,巧妙地重组包装,没准就会成为点燃青岛小吃热的那一把火。